心中的"我爱你"表达出来不容易 | 育儿经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 ————————
“爸爸真棒”的专栏作者——德国专业亲子培训师杨捷女士(在德国学习、工作近10年,曾求学于科隆教区教育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幼儿教育专业,并承办了德国北威州第一个中德双语亲子班)在母亲节时曾撰文反思父母对孩子爱的能力和技巧——即学会沟通和表达爱(回复关键词杨捷,见《母爱之反思:你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今天她将继续反思我们的爱——分享如何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在甜蜜的“520”到来之际,希望本文能帮助您表达出您心中对孩子无尽的爱。
本文由“爸爸真棒”原创,欢迎转载分享给更多的人,公众号转载请与po主联系以获授权(个人微信:4293964)。
———————— * ————————
在上一篇文章聊过了母爱之“真爱”、“假爱”、“错爱”,这可以称为爱之鉴别,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爱之表达。在这里把我的读书笔记与听课笔记揉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并奉上,希望能与各位爱孩子的父母们共勉。
以有效沟通给给予孩子爱之融洽
一直以来我都记得儿子数学老师说过的一段话。那时儿子才一年级,期末考结束,孩子们在争着了解自己几分、能排第几名,数学老师笑眯眯地说:“一百分的孩子是第一名,平均分以上到一百分之间的是第二名,其余的是第三名……”孩子们开心地一哄而散。儿子回来高兴地告诉我他得了第二名,当我得知老师这样智慧地教导时,眼眶都湿了,我说:“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她一定很为你们骄傲!”
不知朋友们能否从这个例子中感受到“话语”的力量,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话语给孩子们带来的感受会多么不同。所以,正如托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中做说:“父母应该受到训练而非责备。”那么,我认为父母首先应该受到沟通(说话)技巧的训练,因为我们的说话技巧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感受好,他与父母的关系融洽,自然是良性循环;如果孩子的感受不好,久而久之与父母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父母说话即便再正确他也不会接受。这就如同我们不愿接受自己讨厌的人的礼物一样。所以,做父母的要先从有效沟通、与孩子建立好良性的亲子关系入手。在这里需要朋友们理解的一点是:有效沟通不等于孩子听话。
以真正的尊重给予孩子爱之尊重
学会表达爱,我们首先要看到孩子作为生命的存在。
从小我家里有个习惯,不论谁出门,出去干什么、去多久都要跟大家知会一声,爸妈也不例外,他们也会跟我和妹妹汇报一下才出门。我至今仍记得我初一时候做过的一件事,冬天的一个周六(那时我们周六要上半天课,大人要上半天班的还记得不?),中午我被一个同学邀请至她家吃午饭,那是家家户户都没有电话的时代,我想反正妈妈要吃完中饭才能回来,中午回不回家她也不知道,就去了。可是紧接着就下起了大雪,本想等雪小点再走,可是雪越下越大,等到不能再等了才往回走,到家已经很晚了。一进门,妹妹就气乎乎地说:“你跑哪儿去了?!妈妈出去找你了!”我望着漫天飞雪,看着天渐渐黑下来,心里又悔又怕,心想这下要挨揍了。不知过了多久妈妈才回来,她一进门,看到我的那一刻举起的拳头又落下了,抱紧我哭着说:“你去哪里了呀!你知不知道你把妈妈吓死了啊!”我大哭着说:“妈妈对不起!妈妈,对不起!”那一刻起我是真心知错了,从妈妈对我的担心体会到了她深深的爱。也是从那次以后,我不论长多大、走多远都会记得让妈妈知道我的行踪。
现在自己做了母亲,我很担心历史会重演,所以始终注意身体力行。我和先生都会注意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行踪、我们最近在忙什么。汇报给孩子们听是把他们作为生命的存在来尊重。千万别小瞧这几句汇报,孩子会感知到自己被看到了,这样他不会担心、焦虑,不会没有安全感,还会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被妈妈狠狠揍了一顿会怎样?当然我相信自己当时已经完全做好了接受打骂惩罚的思想准备,但被打完之后一定除了愧疚感还有惧怕,那么以后的我是因为惧怕挨打而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还是因担心父母着急、心焦而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就不得而知了。显然,如果是前者,那是出于自我保护,如果是后者,那是出于内心对父母的关爱,这两种感受下形成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大不相同的,你说呢?
所以,我们只听到专家们建议:“不要经常打孩子,不要经常骂孩子!”却不知有没有仔细想过,当我们打孩子时我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期望落空时的失败,是无计可施、黔驴技穷时失控情绪的发泄,对于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呢?不要以为我凭空可以想象出这些话来,这真的是我自己经验教训血泪史的总结。所以呢,我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就不要将这种失控的情绪发泄在心爱的孩子身上!
以真正的接纳给予孩子爱之信任
其次,我们要能看懂我们的孩子。
看懂他,并信任他。孩子有张会说话的脸,喜怒哀乐都写在上面。我们做父母的要能够观察到孩子的表情,并询问他表情背后的原因。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甚至表演出来是个很好的方法。我们要求孩子们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那么父母呢?父母也应该接受自己是人而不是神这个事实。
戈登博士说:“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接受和不接受;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无需假装无条件地接受,甚至自始至终地接受。他们也不应在感到不接受时假装接受。”可能有些朋友会说,这简直就是情商考试嘛。又不能假装接受,不接受又不能打骂,这也太难了吧?莫着急,其实这里无非是理顺一个概念而已:“不接受”是你的观点,你只需要温和而坚定地表达出来,打骂是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不是表达观点的正确方式。而不接受却假装接受,那么给孩子呈现出的是一个不真实的父母,会严重损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不知朋友们有没有过同样的体会:有时我正在埋头做自己的事,小家伙跑过来在我耳边叨叨叨地说了一通,我说“嗯。”她会很生气地说:“妈妈,不要只说‘嗯’!”然后我说:“嗯,好!你很棒!”她还是不开心:“妈妈,你没听懂我说什么!”我是想说:我们的假装或者敷衍,孩子是能发现的,久而久之会对我们的评价产生不信任感,尤其是那随口就来的表扬:“真棒!”“真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再强调,真正的表扬孩子是要表扬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棒!”“好!”就可以敷衍带过的。比如:孩子上次考试85分,这次考试95分,你对孩子说:“呦!考得不错嘛,要什么奖励?”就不如你对孩子说:“呦!进步了。你的努力收到成效了!”带给孩子的意义更大。因为后一句话里不仅包含了你对他努力过程的肯定,还会令孩子感受到:你看到了他,并且看懂了他。这样会更增强孩子对你的信任感。
以真正的懂得给予孩子爱之理解
第三,学会看好我们的孩子。
我们许多做家长的心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是每次一跟孩子说话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谁谁谁如何如何,你怎么就这不行那不行?”或者是“你如果再不好好学习,考不上什么什么学校,你就完了!”给孩子尽是一些负面的、甚至恐吓的信息,孩子会因此而变得积极上进起来吗?!他们会不会想:你们大人不是常说那些小小年纪就自杀的孩子看不到未来的美好吗?我怎么觉得我自己比谁也比不上,我的未来就完了呢?再问一个欠揍的问题:这样说话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交换,你换吗?
明智的家长是会在看到孩子、看懂孩子的前提下,去理智地看好自己的孩子的,他(她)会帮孩子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提供一些新思路建议的,比如:“孩子,如果这样做行不通,妈妈觉得你换种方法肯定行的!”“爸爸感觉到,你如果再努把力就能达到你的期望目标了。”…… 我们老师把这种看好戏称为:“神预测”。我觉得,只要家长们愿意,我们都能拥有为自己孩子“神预测”的能力。
育儿方法千百种,你的孩子却是独一无二的。虽说做父母不是天生的,但如何能找出适合自己独特宝贝的教育方法,相信只有被激发出真爱的你才能鉴别出来。
您可以回复关键词杨捷,见杨捷之前的专栏文章
《有准备的静待花开|专业亲子培训师给你讲讲德国的学前教育》
《德式合作:一种可以被培养的能力》
《如果做滋养子女的父母|德国亲子培训师给出的三条建议》
《当妈不是天生就会的:那些年我在德国学到的》
《母爱之反思:你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
编后语
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就是“爸爸真棒”之前曾思考过的“怎样给予孩子你可能都未体会到的无条件的爱”(回复关键词情商,可见该系列文章),以真正的懂得和接纳为前提,训练爱的能力,让无条件的爱成为孩子人格完善和心智成长的母乳。篇幅所限,这个话题杨捷将继续分部分展开与您分享。您有什么困惑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大家一起探索爱的表达之道。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真经?长按👇底部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回复“育儿经”,见更多“爸爸真棒”最热门的实用育儿文章Top10:
《耶鲁大学的儿童研究:剖析2至8岁孩子在想什么》
《小儿难搞有妙方:分年龄解读与孩子和睦相处的技巧》
《夸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永远别说两次法教你如何让孩子闻令而动》
《让孩子大脑更聪明的4种养分》
《幼儿园家长必读:3-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
《22条给爸爸管教孩子的小建议》
《带娃儿、家务、嗜好一把抓,外国爹有啥秘诀?》
《日本男性育儿学专家:聪明吵架让孩子更茁壮成长》
《当英国规矩来到中国:华人妈妈的8条家规和4条立规矩的规矩》
此文对您有启发么?欢迎在下面留个印让我们知道一下